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004(1 / 2)





  “大小姐,这豆腐可真好吃呀。”

  李婆子从地里回来一直乐呵呵,特别是大小姐还教给她好几种豆腐的吃法,着实是丰富了农家人的餐桌。

  “好吃就多做些拿去卖。”

  颂芫并不是无的放矢,她早就打算好了。

  花最少的钱造最大的势,再赚一笔大的。

  “这,这成吗?”

  李婆子十分意动,只是一想到秋收就有点犯愁。

  做豆腐需要人手,卖豆腐也需要人手,可不一定能忙得过来。

  等忙完秋收再做豆腐,那得少赚很多钱银。

  “你们可以在庄子里做豆腐,将这些豆腐便宜些贩给村人去走卖,村里县里都成。”其实颂芫根本没打算搞零售生意,要做就做批发,这样传播八卦速度最快。

  而且豆子价贱,制作豆腐并不需要多高的成本,做豆腐卖豆腐赚的就是一个辛苦钱。她一开始就将价格拉到最低,就算有人得到了豆腐方子,想要打价格战抢庄子生意份额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普通人一看做豆腐那么辛苦,要泡豆子要拉磨要压豆腐,半夜起来做豆腐做到天亮还要担压货滞销的风险,再对比一下批发豆腐的价格低廉,正常人都会选方便快捷的那条路来走。胆大的贩多点,胆小的贩少点,再不济自己家将那卖不出去的吃掉,横竖是亏不了的。

  这些豆腐小贩还会彼此相约定好了零售价,绝对不允许其他人拖后腿稀薄了他们卖豆腐的利润。至于想要卖高价多赚一点,那就自己辛苦些走远点去卖。

  有钱有势想搞事的,也不是那么容易。

  首先这豆腐吃食是由普通农人小贩搞起来的,低廉的价格已经深入民心。普通大众都知道豆腐是豆子做的,再怎么奇货可居也难以卖高价。豆腐市场由农人发起,也由农人发散,被颂芫这么一通操作之后,这豆腐方子就跟鸡肋似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颂芫京城四品官家嫡女的身份则是豆腐方子的最后一层保障,狐假虎威在这个县足够用了。

  当然,颂芫搞豆腐事业也不完全是为了赚钱。

  “我身子不适,本该早日动身去金光寺替父亲祈福。昨日又出了彩云那档子事,如今我是连半步阶梯都爬不动,你让人每日往金光寺送十板豆腐,算是我供奉给佛祖的一点心意。待几天后我身子利索些再亲去金光寺替父亲祈福。”

  颂芫又拿了十两银子出来给李婆子。

  “使不得使不得,不过是每日十板豆腐哪值这么多钱?”

  李婆子连连推拒,做豆腐的豆子还都是本应交上去的租子之一,他们充其量只是出了点力气,哪比得上大小姐教他们赚钱的营生。

  在李婆子眼里,颂芫就是那心善的活菩萨。佛祖教与大小姐的吃食本可以藏着自珍传家,大小姐见他们农家贫苦就将豆腐的做法教与他们,这恩情如同再造。

  “收下吧,金光寺路途遥远,一路上总得雇人雇车,秋收忙别耽误了。”颂芫将银子推过去。她要的是金光寺知道她往金光寺送豆腐,还有那些去金光寺上香的人也该知道豆腐的出处。

  李婆子没想那么深,她接下银子就欢天喜地召开全家大会去了。

  家里人当然同意,能多一个赚钱的营生谁会舍得往外推。

  李婆子做事风风火火,很快就将做豆腐的人手划拉好了。

  大儿媳二儿媳也别下地了,回来帮忙做豆腐。

  他们老两口带两个儿媳妇做豆腐,人手应该也应当够用。

  “豆腐是做出来了,可咋卖?”李老爹手里搓着草绳。

  儿子孙子们都要下地,总不能让那十一二岁的孙女去走街串巷吧。

  “哎呀你是不是傻呀,叫你二弟三弟三妹他们还有我娘家那几个兄弟一起来卖豆腐呀。”李婆子一巴掌拍在李老爹后背上。

  “诶诶,也是。”

  李老爹连连应声。

  一家人商量好之后李婆子半点儿都没耽搁功夫,第二天一大早就往亲戚家送了些豆腐教他们吃,游说让他们加入到豆腐批发零售来。

  “这就是二叔说过那吃食呀?”

  李家村里的人早就听说了豆腐,李婆子天天往田里送豆腐吃食,有幸吃上一口的人回到家里就将它当乐子跟人说了。如今看到李婆子给他们家里带来白玉一般的豆腐,一个个围过来看个稀奇。

  “那是,可好看可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