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十五章 所谓四两拨千斤(2 / 2)


一手按在肋下,一手竖起,平伸出去,整个人,都好像端着一柄枪,又好像托着刺刀。

人的身体中线就是一条脊椎。脊椎的顶端在后脑,脊椎的尾部就是尾椎骨,任何拳法,不把功夫练到脊椎上去,都是一场空。这也是为什么内家拳都暗合丹道之处。

炁不从人身体前面的任脉走到后背脊椎上的督脉,那就永远也通不了任督二脉,何谈中脉。

小说之中人身体任督二脉一通,就沟通了天地之桥,晋升为一流高手。其实在丹道与武道之中,通了任督,只是一个入门的基础。

丹道第一个境界百日筑基,给人周身365处大穴每处大穴填充九口真气,填完了真气任督自然就通了,筑基完毕人的中脉就通了,中脉一通百病不生。

这只是丹道的最基础的境界,百日筑基。所以通任督只是入门的基础。

而在内家拳中,将炁送到督脉,也是内家拳内劲入门的基础。

而内劲,是所有武道之中所有武功的根基,也是国术的源流。不知道这个东西,就永远只在门槛上摸索。这也是因为当初战乱的原因,以至于猛人都在港澳台东南亚还有海外洪门这些地方居多。

传承的外流以至于内地大多都是花架子,有猛人,不过名声不显,真正的内家拳高手也不在乎虚名。外面晃荡的大多是半瓶水的武学传人,导致了新世纪武学的凋零,大多数人都不相信武学这种国粹。

佛说四十二章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释迦牟尼佛问沙门,沙门也就是佛的弟子们,人的生命到底有多长?其中一人回答,也就几日的时间吧。释迦牟尼佛说,你没悟到。

佛又问另一位弟子。人生有多长?另一弟子回答道:就在吃饭之间吧,可佛却仍然说,子未知道。

接着佛又问一个弟子,人生多长?这位弟子回道:人生就在呼吸之间。佛说,善哉,你算说对了。

人生只在呼吸之间,华夏俗话说:人活一口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口气上不来,也就再无下文了,一生也就结束了。

所以生命在于呼吸之间,那呼吸之间有什么呢?当时是气了。有气人才能活。

科学告诉秦无道,气中有氧这种元素,人如果没有氧气,那么就会缺氧而死。

那么秦无道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人一直呼吸氧气,身体却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每况愈下,不能如道佛二教的高人一样养生长寿?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水蒸气和其他气体及杂质占0.03%。

其他气体跟杂质又是什么东西?科学讲究严谨,是一个靠数据说话的学科。为什么在这种重要的理论上含糊不清?很简单,就是还没有科学家能破译其他气体跟杂质是什么。

而道教道藏提出“炁”(qi通气),炁跟气的含义是一样的,但又不一样,在道教中炁这种东西被誉为先天之气,养生长寿甚至长生,靠的就是这个东西。

佛道两教最根本的知识,就是对先天一炁的理解。两教立教的基石就是一个字——炁!

佛道两教的修行目的是为了什么?为了超脱生命形态,成佛成仙,都是将生命形态的超脱。

如何超脱?打坐即可。为什么要打坐?打坐可以练气。如何练气?懂理论,拜师傅,学功法,打坐即可。

佛教传承至今有十三宗之说。即成实宗、俱舍宗、律宗、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真言宗、禅宗、净土宗、摄论宗、涅盘宗(隋代极盛,唐之后并入三论宗)、地论宗(后并入华严宗)。

道教,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兴起於北方;正一道、净明道则兴盛於南方。真大道、太一道、净明道早已失传。明朝以来,道教分全真与正一两大道派,其他一切支派皆归纳於这两派之中。

佛道两教之中门派也是繁多,所衍生的纳气功法也不尽相同,功法也是种类繁多,不过殊途同归,都是将炁这种能量纳入人体之中,从而让人身健康,开发人体宝藏,慢慢升高人的生命形态。

为什么佛道两教能够传承至今每一代都有亿万的教徒?如果简单的用封建迷信来概括,那么几千年来的亿万华夏人都是傻子了。

而先天之气是如何得来的呢,功法虽有百千种,途径却只有两个,就是通过内家拳法纳气入体,通过打坐纳气入体,在没有别的途径。

炁的修炼完善大成于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