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第105节(2 / 2)


  有一个精明强干的上司有时是好事,但有时也令人隐忧非常。

  此时,这位上司正在和三个儿子共叙天伦,画面十分温馨。太子稳重、越王张扬、赵王可爱,三个孩子各有天性,皇帝似乎很享受这样的陪伴,总能听见自上传下来的笑声。

  而其他各家进上的佳肴珍馐也陆续被送至皇帝面前,皇上每个都会尝一口再分赐左右,每个进上之人他都会与之交谈,家中有老人的便问身体是否康健、刚娶亲的祝福夫妻同心、有孩子的则关怀学业是否可心。

  俨然一副圣天子在朝的和乐之景。

  不一会儿,卓思衡看到杨令显和自己的弟弟同携着蜜汁鹿脯一道献上,皇帝问了两人些狩猎的趣事,又朝将卓思衡传至近前笑道:“听闻你弟弟在国子监太学也是一等一的出挑,不知今年你是不是肯放他秋闱一试?”

  “臣弟得蒙圣上抬爱一问,臣不敢过谦,虽其学问仍需砥砺,但臣也却也有放手一试之心。”被皇帝夸奖过分自谦就是惺惺作态了,卓思衡三分需七分实恭敬道。

  “朕记得你当年状元及第也是二十岁整,当真是春风得意好年华,朕此时还能想起你殿试的文章来,新用前朝司马文正公的‘兴亡在知人,成败在立政’言古论今,不可不谓之佳篇。你之所写今日历历在目,一转眼已快十年过去,如今你在朝已为朕股肱之臣,身负重任,有导行天下教化之责,可见文章知人百代不欺。”

  卓思衡听罢不由微怔,他没想到皇帝竟记得如此清楚。

  作为读书人,自己的文章能被他人记住,即使冷静如他,多少也略有心潮澎湃。

  而他还未回应,皇帝已转向悉衡和煦道:“你要望你兄长项背,存韦编三绝之毅,立匡世衍德之志。朕还记得当年沈相看过他的文章后,直赞好文章当配紫金鞍,朕希望你的文章与你兄长所书一般,也能配得上你的姓氏和家传。”

  卓思衡没有想到,原来沈敏尧曾经如此称赞过他,可这么多年他们之间有过一次极其深入的切谈,还有一些公务上与公务后的只言片语,沈敏尧一次都没有讲过这件事。

  卓悉衡受此天子面策之隆恩,于是再三拜过道:“草民必竭尽己能,不辱皇恩。”

  他还没有入仕,只能如此称呼。

  皇帝又看杨令显,也是一样以关怀口吻道:“你兄长为国戍守边关,你如今也在军中效力,你们兄弟同你们的父亲一样都是国之柱石,但你也要记得,兄长不在,家中你是男儿,既是男儿,就要把照顾好家人当做安民护国一样的重责,你家于社稷有定邦之功,你要传习父兄之志,切记切记。”

  杨令显也深深拜道:“臣必不负圣言。”

  与卓悉衡不同,杨令显身上已有了个牙尉的小军职,虽是不大,但已然可以称臣。

  皇帝很是满意这一文一武两个臣将之弟的表现,又看有几人进上,也都是各家的英才少年,自是夸赞一番如今青出于蓝,听到自家孩子备受褒扬,几家势位极高的有爵之家也都倍感天恩浩荡,纷纷起身谢恩,一时皇帝近前子弟云集,十分热闹。

  卓思衡从刚才两次的恍惚中回过神,看着皇帝欣赏夸奖这些晚辈,忽然意识到哪里不对!

  糟糕!这是遭遇战!

  他刚意识到的瞬间,皇帝已经放开音量开口道:“眼看诸位爱卿之子年纪轻轻便已开始独当一面,尚未能入仕的也都有青云万里之羽,实在令人感叹。其实……朕的孩子何尝不是也有到了该有所作为年纪,却因朕的溺爱和骄纵被留在朕的身边无处施展,朕想,是不是也该到了让孩子们出宫封府的时候了?”

  卓思衡几乎能听见所有人脑内警报大作的此起彼伏之声,自己老师已经是将眼睛睁到最大。

  这是什么危险的话题?真的适合在这种温馨融洽的场合讨论吗?难道在朝上讨论不是更好?

  除非……皇帝希望这个讨论能在非正式场合进行。

  那他一定也多少有试探而非真的要大家讨论可行性的目的。

  或者是是不是真的封府出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位适龄皇子会在这个问题抛出后如何应对。

  好的,目的明确了,现在来思考皇帝想要的答案。

  皇帝一直以来闭口不提成年皇子的出宫封府之事,皆因不想像前几朝尤其是他亲爹那一辈发生诸位皇子过早封府而老皇帝又是个老不死的情况,于是每个皇子都拥有足够多的时间来为自己积蓄政治力量角逐皇位,这也是导致皇帝的戾太子亲爹最终无有善终的重要原因。

  他不希望朝野混乱,也不希望任何人过早对皇子进行站队,甚至不惜为此当年铺垫许久,彻底断了各家子弟入宫伴读皇子之常俗。

  这样一来,百官公卿无法在他还在壮年时就首鼠两端,大家也难有合理之由重提言及此事,时至今日,皇帝当然乐得假装成年的孩子还是孩子。

  那么,他想要的答案,其实就并非是一个确切且确凿的期待,而是态度上的表现。要知道他如果希望得到明确答复,在朝堂之上见到那些模棱两可的太极高手,他便可以以皇帝的身份斥责,逼迫他们必须做出选择,但在今天这场宾主皆欢宴会上,即使有人和稀泥他也不能将人怎么样。

  今日水龙法会宫宴,重要的文武臣子和皇亲勋贵都在,没有什么时机比眼下更适合试探的了。

  所以,皇帝想要的不是答案,而是除去皇子反应以外,其余人的表态。

  最后,知道了皇帝的提问的目的和正确答案的方向,还有一点,那就是他和太子到底该如何作答?

  卓思衡的头脑风暴速度之快,几乎是皇帝每说一个字他的思考就推进一个进程,等到皇帝话音落下,他已基本理清思路,再一眨眼,答案便已陈上心头。

  只是他知道了,太子还没知道啊……

  因为刚才皇帝因悉衡进上后叙话的传召,卓思衡眼下就站在上一级高台的侧列,这距离离皇帝一家都很近,别说打手势和递眼神了,就是朝太子看一眼都会被皇帝发现。

  这辈子没做过弊的卓思衡忽然很后悔,他这两辈子都应该尝试尝试的,不然现在也不会全然无措,只能寄希望于太子悟道一些其中关键。

  太子,务必努力回想!我给你押过这道题的!

  这时候,多亏赵王又及时出现,为所有人争取了时间。

  “不!我不出宫!我要和父王还有母妃在一起!”赵王大概只听懂了自己要出宫,已经快要哭出来了,拽住皇帝的龙袍便不松手,罗贵妃忙起身安抚,然而却并无作用,赵王的眼泪顺着脸颊就落了下来。

  这个年纪的小孩子又是自小在父亲身边长大,听这个消息确实算是晴天霹雳了。

  皇帝忙揽过赵王,亲自安抚道:“你当然不出去了,你还是孩子,书才读了几本?如果没朕督促,你怕是天天要贪玩到不知什么时候,就算你想朕都是不肯的。可你两个哥哥都已念了十几年书,要是再不放出去,怕是都再也坐不住了。再说朕的菜里,哪能没有你这小花椒?”

  听到皇帝这样说,赵王终于破涕为笑,皇帝示意罗贵妃将儿子暂且带走,谁知赵王却不肯,执意挨着他坐,皇帝对这个儿子总是不忍苛责,于是便又让罗贵妃回去位置上。

  卓思衡是真心感谢这个小可爱,有他这一缓冲,气氛已然舒缓许多。也有素来亲近的公侯此时同皇帝笑言说天子为父也是慈爱非常,皇帝笑着摇头,直说自己怕了这孩子能哭能闹的,为人父当真是难。

  不,卓思衡愤懑地想,做你儿子才是真的难。

  虽然气氛舒缓了,可问题还没解决,皇帝看了看左右的另外两个成年儿子,柔声道:“你们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是否对自己的将来有所打算?”

  卓思衡很想扯着自己头发一边尖叫一便绕场三周来发泄此时的焦虑。

  你这是什么问题?你问越王还好,怎么回答都对,你问太子?你让太子说什么?说将来的打算是等你死之后接班?储君不就是这个功能么?可是却不能这么说,因为没有皇帝愿意听自己儿子说这种实话。

  实在是难题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