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53章:一个月的工作量(1 / 2)





  文献整理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完全占据了图书馆和历史文献档案馆,这么大的阵仗,校方怎么会不知道。

  第三天,学校就派人来调查,得知叶飞的论文,被杂志社申请成为教科书之后,学校很激动,直接把这件事上报给校委会,在全校协商开会后,以李卫国为首,带着几个老教授抽空来帮忙。

  说实话,这些老教授早就功成名就了,现在很多中医大学的教科书,都是他们编写的,之所以他们来参与这事,主要是害怕内容错误,要知道,教科书如果出现错误,那可是误人子弟的,况且这次还是学生们一起编写的,这就更引起老教授们重视了。

  有了这些教授的加入,图书馆又多出一组,以教授为首的内容终审组,也就是说,叶飞写完都要先交给他们进行审核,进行探讨之后才能定稿。

  按理说,老教授们平常不会这么闲,除了教学就是坐门诊,要不就是实验楼里搞科研,那有空管孩子的破事。

  不过现在赶巧了,实验楼下水道整改,少说一个月不能完工,老教授们忙里抽闲,就都过来监督了。

  这不,图书馆中忙忙碌碌的,把资料整理完毕交给叶飞,写成论文后,再交给李卫国等教授们审核,他们看完后,开始讲课,以叶飞上交的论文为依据,开始讲课教学,同学们也很给面子,都在旁听做笔录。

  大学里向来都分成两批学生,学习的和爱玩的,能跟叶飞一起的,基本都是学习的,俗称学霸,老教授讲课他们也愿意听,毕竟这些人提点一句,胜读十年书。

  话又说回来,那些大学里游手好闲的同学,就是给他们钱,让他们来帮忙,他们都嫌耽误时间,所以,大学里的两极分化相当严重。

  能成为教授哪个都是德艺双馨,学生好学,他们也不藏私,各种讲解也让学生们豁然开朗,感觉这段经验对自己了解医学很有帮助。

  “这种假死现象很常见,我们这些老头子,在临床上多多少少都见过几例,你们以后要是走上临床,一定要注意区别假死和真死。”

  “没错,现在临床上,很多人判断死亡就是简单的检查一下,没有确诊就下了结论,如果赶上地方习俗,当天下葬的,入土后这患者就会在棺材内活活给憋死。”

  “赶上有入土的习俗还好,现在都施行火葬,活活烧死的也不少。”

  几个老教授聊了起来,叶飞突然想起一个事,说道:“师父,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你救过一个假死的患者吧。”

  李卫国想了想说:“没错,当时我正好路过,看一帮人把死者装进棺材准备入土,我见死者面色潮红,尸体尚有余温,我就判定他必然是假死。”

  叶飞感慨,“还好及时,不然就把人活埋了。”

  李卫国微笑着把论文交给叶飞说:“你这篇分析假死的论文写的不错,辨别断症,写的很到位,分辨假死和急救处理办法,也举一反三,值得提倡。”

  另一个教授笑着说:“幸好被教育部批下来,可以当教科书,不然呢,这么深刻的内容探讨,就被医学界给忽略了呢。”

  听讲的同学们都笑了笑,随后继续查阅资料,去找下一项医案文献。

  叶飞回到电脑前,萧雪枫过来小声说:“老教授们坐镇,虽然准确性提高了,但速度慢了好多,你觉得一个月能写完吗?”

  “尽量吧。”

  其实,这个情况,李卫国也注意到了,他端着茶杯看了一眼周围,同学们都在各忙各的,三三两两的翻书找资料,还有人用电脑记录,分批整理文献,但明显人工赶不上进度。

  李卫国放下茶杯说:“我说老哥几个,咱们学校,是不是有文献专业的学科?”

  “有。”一位老教授说:“临床之外,还有医学英语,医药卫生法学,公共事业管理,这三个专业,都有文献科目。”

  李卫国又问道:“能不能找这些专业的学生过来帮忙呢?”

  “这个,要看学生自己的意愿,学校是没法要求学生们,强制他们来帮忙的吧。”

  “也对。”李卫国默默地点了点头。

  这番聊天,被李婉莹听见了,她也知道,一个月时间很紧凑,就按照现在的速度,感觉根本不够用,当下她心里有了算计,走到叶飞身边耳语说:“刚刚听教授们说,可以找文献专业的学生来帮忙,但学校不能强制,所以我想……”

  嘀嘀咕咕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叶飞问:“能行吗?”

  “我去试试呗,有没有效果,明天就见分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