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66章:跟拍纪录片(中)(1 / 2)





  第123章跟拍纪录片(中)

  导演跟拍了2个小时,体力明显跟不上,累的他气喘吁吁,而叶飞还生龙活虎,哪有急症跑哪里,这把导演累的,差点就瘫了。

  可算有时间能休息一下了,叶飞扶着导演坐下,镜头还在拍摄中,叶飞笑着说:“你们都认为医生赚钱,可你们不知道医生有多残酷,首先是心理这一关,你怕血么,你怕死人吗,当了医生后你会天天接触,看。”

  叶飞摘下自己染满鲜血的手套,随手丢进垃圾桶,然后用墙上的洗手液清洗,接着说道:“其次呢,是体能过关,任何一个医生,在工作的之前,都要有跑马拉松的觉悟,用中国的话来讲,叫静若处-子,动如脱兔。”

  “至理名言。”

  叶飞苦笑:“我觉得你要想跟拍我一天,最好多准备几个人,你呀,体力跟不上啊。”

  “叶医生,叶医生,28房患者出现心房心颤。”

  “来了。”叶飞回应后,对着镜头说:“我去工作了,你还行吗?“

  “不行啦,我放弃。”

  镜头中,叶飞匆匆跑远,导演把摄像机掉转过来面对自己,“每个人都羡慕医生,但今天才知道医生并不简单,只是短短的2个小时,我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看来,医生还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当的,我还要努力才行。”

  导演努力的站了起来,向着28病房走去,来到之后,就见一帮医护在病房里,抢救患者,心脏按压复苏,紧张的气息,让镜头下的生命显得是那么脆弱,足足三十分钟,患者的心跳没有恢复,当有医生提醒后,叶飞停止抢救,扶着病床低着头,喃喃道:“对不起。”

  随手帮患者盖上白布,镜头下,患者就像是睡着了一样,但他已经离开人间上了天堂。

  叶飞坐下说:“这个患者77岁了,身体机能一直下降,我们是医生,不是上帝,有病可以医治,但生老病死却无法抗拒。”

  “愿他在天堂安息。”

  有医护推着死者离开,叶飞一直看着,对着镜头问:“是第一次看见有人去世吗?”

  “是。”导演回答。

  “有什么感悟吗?”

  “珍惜生命。”

  叶飞一边走一边说:“这话说的没错,人的生命如果按照80岁来算,算来算去也就三万多天,眼睛一睁一闭就没了,所以珍惜吧。”

  在叶飞的带领下,镜头来到医生办,叶飞带进来,医生们都听说老人去世的消息,一个个都惭愧的低着头,不敢看镜头,叶飞却拍了拍手说:“各位,我们一起为老人祈祷,愿他的灵魂在天堂安息。”

  医生们集体双手合十,虔诚的闭上眼睛,镜头对准一个医生,他会意,开始祷告,口中念念有词,镜头在给下一个医生,就这样每个人都说完祷告词后,最后集体说了一句“阿门”结束。

  叶飞拍拍手说:“人死不能复生,活着的人还要继续,都别颓废了,继续工作,打起精神动起来。”

  在叶飞的打气助威下,医生们恢复生机,匆匆离开医生办继续参加抢救工作。

  叶飞看着镜头点了点下巴说:“还行吗,我们要继续工作了。”

  “我能行。”导演说。

  叶飞回到留观厅诊断,身上的呼叫器响了,拿起来看了看,对着镜头说:“这是医生的呼叫器,有急症或者病危患者时会发出警报,不过这个不是警报,是心外科找我去会诊,来吧,我们去看看。”

  镜头跟紧,叶飞在前带路,走出急诊进入电梯,一路来到心血管外科,来到会议室,外科主任跟叶飞握了握手。

  “叶医生你好,我们这里有个15岁的孩子,得了很罕见的心脏病,埃布斯坦畸形,找你来看看有什么能做的。”

  “我们去看看。”

  这也是剧本中的一环,镜头跟拍,外科主任一路都在讲解这个疑难杂症,叶飞一直在听,完事后对着镜头解释道:“这个病是心脏病中最难治愈的一种,最佳手术时间是16~18岁之间,现在患者才15岁,我们也只能缓解治疗,等待合适的心源出现,或者换瓣或者换心。”

  “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么?”

  “我最近在做研究,希望从五千年文明传承的中医里,找到类似的病症治疗方案。”

  外科主任打开病房门,“就是这里。”

  叶飞和镜头进屋,跟少年打了招呼,简单的聊了一会,把脉确诊,10分钟后离开病房,跟外科主任交流说:“这个病我还在研究,不过赶巧,我的老师来美国了,也许我可以问问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