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95)(2 / 2)

  太后自从夏初去行宫避暑,后来说是身体不适不宜车马劳顿,所以就在行宫修养,等去了冬,太医建议太后继续在行宫修养,免得骤然换了环境身体不适应。

  百官们不知道太后身体到底如何,反正与大家关系不大,大家也都知道因为蒲家的事情,皇上和太后闹了矛盾,太后不回宫自然更好。

  但楚荣威没有忘记,皇上是天下人的表率,无论平时如何忽略,但生母的大寿还是要办的,否则就太不孝了。

  兵部尚书想了想,觉得皇上肯定不希望见到太后,但不见是不可能的,只能从其他方面为皇上分忧。

  皇上,西北战事紧急,臣以为应以战事为重,太后的千秋宴虽然重要,但应该从简,免得铺张浪费。

  皇上,大办不等于铺张浪费,为太后娘娘过寿也是臣子们应该做的,怎能从简了事?楚荣威坚持,礼部在朝廷上本就势弱,太后大寿正好是礼部发挥作用的时候,他怎么能放弃。

  这段时日,因为西北战事,兵部和户部成了皇上跟前的宠儿,每日皇上都要召见他们,连工部也因为能做出新的工具而深得圣心,他们再不做点什么,皇上都要忘记朝堂上还有礼部的人了。

  而且皇上忽视太后至此,本就与礼法不合,不过是没人敢说而已。

  赵璋并非不关心自己的母亲,只是两人矛盾很深,不是一年半载能消除的,他送去行宫的东西都被母后退回来了,这大半年,两人几乎零交流。

  不用说了,今年是母后的整寿,无论如何也是要大办的,礼部这就开始筹备,太后大寿当日,宴请全臣,凡四品以上官员皆可携家眷入宫赴宴,当日罢朝一日,同时大赦天下,三年以下牢狱者可释放出狱,五年以下减免牢狱两年,寿宴当日,允许百姓在宫门外给太后贺寿。

  赵璋多看了楚荣威一眼,看来过几年,礼部也可以换人了,楚荣威的私心越来越重,甚至因为他要册立赵庭为太子的事情一直小动作不断。

  这个话题暂时没什么好说的了,楚荣威又上奏说:皇上,臣还要弹劾文渊阁大学士吴海清借西北战事之名,收受贿赂,向百姓开口要钱,此举不仅抹黑了朝廷的声誉,还会令捐钱者以为朝廷不作为,往远了看,也会令百姓对西北战事失去信心。

  吴海清自从开始做报纸后就不怎么上朝了,在他看来上朝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多看几篇稿,因此也没机会当面反驳楚尚书。

  不过兵部尚书站出来说:我觉得此举甚好,经过这几期的报纸,百姓们已经知道了战事与他们息息相关,将士们在战场上拼杀,他们在后方祈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让这场战争变成全民都惦记的大事,如此一来,西北几十万将士才能越发拼命,如今已经将敌军击退数十里,胜利在望。

  既然胜利在望,那就更无需劳民伤财了,免得被百姓误会朝廷借此敛财。

  楚荣威,你!你是不是故意要与我兵部作对?

  岂敢?不过是实话实说而已。

  两人吵了起来,其他官员麻木地听着,并不打算帮谁。

  等两人吵累了,赵璋才开口:两位尚书大人藐视朝堂,各罚俸半年,杜富成,宣旨!

  杜总管站出来,将圣旨摊开,声音高亢地读:得知百姓为西北筹集棉衣与军粮,自愿捐款,朕深感欣慰,今在户部下新成立一个慈善衙门,专门负责善款的收与支,由沈嘉兼顾此事,一应明细每月审查一次,务必将善款用于利国利民之事,令,加封沈郎中为太子少傅钦此!

  沈嘉事先猜到这件事会落到自己头上,但是不知道赵璋会给他加封少傅官衔,虽然是虚衔,但是品级不低,也算是升官了。

  众大臣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从未听说捐款还要成立个专门的衙门的,难道以后还时不时要募捐?

  他们作为朝廷官员自然也出钱了的,不管多少也是心意,但如果次次都要他们破费,他们可不乐意。

  不过目前战事未了,这话肯定不好说出口,既然皇上要让沈嘉身兼数职,他们也没什么好反对的,能者多劳嘛。

  不过周尚书的脸色又难看了几分,几位老大人见状内心暗笑,周擎指不定心里多难受呢。

  臣谢主荣恩,定不负众望,将善款用于刀刃上,也欢迎各界监督!

  第一百章 发兵南下

  沈嘉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会计司的隔壁清理出两间大办公室来,挂了牌子,取了个名字叫:朝廷慈善基金会。

  他从原来的班底里抽调了两个人过来帮忙,其余的人则从宫中选取,也就是说,慈善基金会里大半的员工都是太监出身。

  赵璋对他这个决定很不理解,他所知的太监都比较贪财,而新成立的这个衙门最怕遇到贪财的人,稍不注意,善款就可能不翼而飞了。

  沈嘉则解释说:太监之所以贪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身体的残缺,没有子孙后代,他们总以为没人替他们养老,自然就会对权利钱财更加看重,如今后宫中下人闲置太多,你也许不知道,这些人闲置下来,又出不了宫,不是躲在屋里醉生梦死就是聚在一起赌博,与其让他们破坏宫里的秩序,不如选些可用之人做点实事,有事情做,他们才能从迷茫中解脱出来。

  赵璋无法反驳,反正新衙门交给他了,他想用什么样的人都行。

  沈嘉为了此事还特意拜访了皇后,后宫之事归后宫之主管理,要想从后宫拉人,当然要经过皇后的同意。

  魏锦容上一次与沈嘉巧遇后,一直惦记着这个年轻的官员,又总能听到一些关于他的消息,仿佛这个人就生活在自己身边。

  沈郎中要见本宫?魏锦容惊呆了,下意识地以为沈嘉是来挑衅的,毕竟她占着他爱人妻子的位置。

  她摸了摸自己的发髻,又看了看自己今天穿的百鸟朝凤的宫装,问大宫女:我今日打扮得体吗?

  大宫女捂着嘴笑道:娘娘,平日您见皇上也没如此在意自己的打扮啊,如今怎么反而在意起一个小官了?

  你知道什么?魏锦容斜了她一眼,心想:我与沈嘉说到底还是情敌呢,虽然她并不喜欢皇上,但两人的立场就是对立的,自然不能在形象上差太多。

  快请进来吧。她端庄地坐下来,修长的手指轻轻捻动杯盖,手指的颤抖出卖了她的紧张。

  沈嘉身着官服走进来,目不斜视,恭恭敬敬地行了礼,为了避嫌,两人并没有屏退下人,所以许多心知肚明的话就没办法说出口。

  沈大人的来意本宫已经得知了,但本宫不知道你想要选什么样的人,这里有份名册,沈大人可以先看看。

  沈嘉也不客气,接过来翻看起来,然后听皇后解说:听说大人是要选可用的属官,因此本宫将后宫年满二十到四十的内侍摸排了一遍,选了一些学问还不错,人也机灵的供沈大人挑选,说实话,沈大人居然肯用这些内侍做属官,实在出乎本宫意料,您就不怕被朝臣耻笑吗?

  沈嘉抬头看了魏锦容一眼,这是他第一次正视这位正宫皇后的容貌,端庄优雅,贵气非凡,他笑着回答:我觉得朝臣应该会觉得高兴才对,这个慈善基金会其实算不上什么正经衙门,也不需要浪费太多高端人才,只要能心能正,能做好事情的人就可以,下官觉得,没有比在后宫伺候主子们的内侍更合适的了,而且也是为他们提供了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