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2节(2 / 2)


  太子衣食住行防护严谨,恐怕那些人寻不到地方下手,便把手脚动在了侍卫身上。本是十拿九稳的计划,可惜这次太子因为幼宁而一人骑马走了,并不许人跟随。

  云庭能在瞬间想到这些,燕归也不例外,他只眉头动了下,问道:“可还有人受伤?”

  武官们愣住,他们还以为这位第一反应是发怒呢,片刻道:“还有几人受了轻伤,都没大碍,其余人只是有些受惊罢了。”

  燕归颔首,“令他们好好养伤,发些银钱休息一段时日,我回宫遣太医来。”

  都猜得出今日意外是因为谁,但谁也不会把这错归咎在太子身上,毕竟太子身处那个位子,有人想算计再正常不过。何况这些人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兵,运道不好因太子受伤都算得上光荣,哪成想太子脾气这么好,还颇有些自责的意思。

  武官性子直,感动之余连连摆手,“不敢不敢,谢过太子殿下恩赐,营里的人都皮糙肉厚,这点小伤算不得什么,您不必太过费心。”

  燕归一个眼神扫来,他们就不继续说了。

  心中却还是热乎的,之前他们觉得太子冷傲不易接近,如今看来完全就是外冷内热,就冲今日能关心这几个对他来说完全是微不足道的小兵,他们就笃定了这位未来定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君主。

  幼宁听得半懂,看得却真真切切,被燕归握住的手不自觉动了动,待燕归望来时便投去一个大大的笑容。

  不消她开口,云庭都看得出来小姑娘肯定是想说“十三哥哥真好”。

  真好哄。云庭默默想着,这明显就是太子收买人心的手段,小恩小惠算不得什么,眼前几人也算不上重要人物,可名声却是在点点滴滴中汇聚的。

  他似乎有些明了他们太子殿下的打算。

  京城势力复杂,皇子们各有拥趸,背后母族恐怕更是不甘罢休。京城的水早就浑浊不堪,就算太子能在里面插一脚也掀不起大风浪,如此倒不如从旁侧出手,底层势力虽弱,可整个周朝不都是由这些人支撑的?

  云庭可从好友那儿听说了,南边那几城的太守似乎已经成了太子的人。好友容云鹤还曾游说他一起效力太子,但当时他无党争之心,喜欢自由自在,今日见着真人,不免动了些心思。

  他本就是个尚勇之人,骨子里有一股忍力和拼劲,若非如此也不会在边关待了那么久。

  燕归能从一个毫无地位没半点宠爱的皇子,成为如今炙手可热的太子,云庭心知自己恐怕很难做到,更难拥有如今的宠辱不惊。

  云庭心中感慨这个年岁不过十三的少年的毅力与才智,若今后效力的君主是这位,他想,他能够心悦诚服。

  ***

  太子差点遇袭一事在宫中引起轩然大波,太后许是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忍耐不住,勃然生怒下肝火太过,只来得及吩咐几件事就昏倒在榻,醒来后被太医诊断一番,得出需得在榻上静养数月的结论。

  这话让合宫包括太后本人都愣住,因为太后已经许久没这么病过了。

  从初掌朝政到成熟老练,太后用了近十年岁月。自那以后她便仿佛成了不停不歇的更漏,连年来早朝几乎从未缺席,无论奏折堆得多高都会及时批阅。

  太后手段不算铁血,但因为常年绷着脸面无表情,身为妇人对上朝臣时丝毫不怯,甚至时常摔桌训斥,留给众人的印象便是个刚直冷酷的老妇人,不停不休,谁对上了气势都得先弱三分。

  这样的太后居然病倒了,饶是一些心中犹存不满的老臣也生出恍惚。

  岁月不饶人,先帝驾崩几十年,太后似乎……真的老了。

  可陛下仍是那般不经事,太子尚少,太后不能在此刻倒下啊!

  即便再多人心中如此期盼,朝事政务还是一股脑压向了燕归,他由此成了不停不休的更漏,一日至多歇三个时辰,其余时刻都在参朝会、召见大臣、阅奏折和习经义。

  即便如此,他依旧每日抽出了时间和幼宁一同用午膳。

  好在燕归本就习惯了比常人少歇许多的作息,幼宁在时他午时的小憩也能格外有效,暂时倒没什么异样。

  小姑娘看着难免心疼,可帮不上忙,只能自己一人闷着,给太后剥橘子时脸蛋还有些无精打采的。

  太后明知故问,“咱们幼幼瞧着怎么不开心呢,谁欺负你啦?”

  小姑娘摇摇头,因没精神声音带着股黏腻的奶气,“没人欺负幼幼。”

  “那怎么愁眉苦脸的,是不是陪着哀家没法玩儿,觉得无趣啦?”

  又摇头,“幼幼不无聊,太后娘娘病了要乖乖休息,不可以不盖好被子。”

  说完十分认真地将太后伸出被褥的手放回,将被褥掩在榻角,严严实实不漏一丝风。

  虽说过了盛夏,但七月流火,总归有丝热气,太后本是有着趁机纳纳凉的意思,没想到被个小娃娃教育了,神情怔了有好一会儿。

  丁李两位嬷嬷暗笑,这段时日她们虽担忧主子的身子,可主子真正歇下来时性情倒和平日有了区别,竟显得有趣可亲起来。

  太后接道:“幼幼想不想十三哥哥呢?”

  “想。”幼宁毫不迟疑,随即道,“十三哥哥在忙,不可以打搅他。”

  太后欣慰地摸了摸这小脑袋,“那要是可以帮些忙呢?”

  小姑娘苦恼了,“幼幼什么都不会……”

  “这不急。”太后含笑,“咱们幼幼会认的字儿不少了吧?”

  幼宁待人处事上也许因为太过真诚而显得有些傻乎乎,但实际并不笨,记性相当好。她字写得不怎么样,可能认出的相当多,有些也许还不理解其意,可光是能记住那么多形音并将其对上,已经算得上十分聪慧。

  太后了解这点,故有此一问,得了肯定的回答后微微一笑,“哀家来教幼幼,怎么去帮上十三哥哥的忙,好不好?”

  小姑娘眼神一亮,立即嫩声应是,又听了太后吩咐乐颠颠迈着小短腿跑来跑去拿书卷纸笔。

  太后想教她的是如何将奏折分类。

  参政多年,太后自然有驾轻就熟的一套法子,不仅在处理政务,更在批阅奏折上。

  朝堂不少大臣有个老毛病,写起奏折来必先废话连篇好几张,再慢悠悠在里面穿插其意,看起来着实累得很。太后曾批过这点,有人改了,也有些老古董固执己见,几十年如一日,就是不变。

  由此太后便渐渐习惯了让两位嬷嬷将各色奏章先分门别类,再一一对应批阅,省心且省时。

  分类一事上,无需懂得太多,只需要记住一些词儿,在奏折里面看到就行,更复杂些的也不过是要看些开篇结尾,稍微能认些字懂点学问的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