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5节(2 / 2)


  这是常人都有的小情绪,为君者若没有从某种程度而言反倒是件好事,因为这注定他能更加理智,绝不会感情用事。

  燕归以前没注意过这点,今日却突然觉得,若能尝一尝这百般滋味,似乎也不错。

  ***

  太后一去,半数欢喜半数忧,就在大臣们各自猜想太子下一步为何时,休朝三日后,太子所提的太后谥号直接让一众大臣跪地。

  文康帝!居然直接给一个妇人帝王谥号,这是所有人想都不敢想的,太子居然还要这么做!

  况且就算是先帝谥号都没有用“文”这般溢美之词,太后又何德何能得此赞誉。

  “殿下慎思!太后娘娘与先皇感情甚笃,皇家玉盘上也是先皇明媒正娶的皇后,代理朝纲不过因先皇之托,虽说太后……治国康平、掌政有道,但殿下此举恐怕非太后所愿啊。”

  “臣附议——”

  “臣附议。”

  …………

  瞬间,朝堂跪倒一片,容侯左瞧右望,最终还是没跪。

  燕归静默片刻,忽而道:“可。”

  不少人失态望去,惊讶于太子怎么这么好说话,就听他接道:“这么说,诸位大人对太后功绩也赞誉颇多,只不过碍于皇祖母所愿,才拒绝此议。倘若父皇听到这些话,定也十分欣慰,那便来商议一番皇祖母身为一国之母的谥号罢。”

  ……

  等众人半茫然中从金銮殿走出,才意识到他们被太子给算计了。

  本来以半数人对太后的痛恨,他们绝不会让太后去得如此风光。身前身后名,有时身后之名反倒更为人所重视,毕竟一个美名可流芳千古,骂名同样能遗臭万年,但凡有点爱面子的人都会在乎。

  他们不仅如此想,也做好了在朝堂上和太子、谢氏据理力争的准备。没想到太子要给太后追封帝王谥号的打算直接把他们炸懵,晕晕乎乎间就同意了后面那一串其身为皇后与太后的溢美之词。

  回府后不知多少人捶胸顿足,连声哀叹,道太子如此少龄就已擅弄人心,着实不可小觑啊。

  石喜全程旁观,心中对太子佩服得五体投地。昨夜自家主子让他拟旨时,他听到内容还十分惶恐,心道那些大人哪会同意这种犯天下之大不韪的提议,哪知道殿下意不在此,不过迷惑他人罢了。

  燕归注意到他神色,淡淡垂眸,看向手中作废的明黄帛布,“石喜。”

  “嗯?殿下,奴才在!”

  “你也觉得,太后当不得这谥号?”

  “……”石喜僵住,冷汗瞬间流下,这让他怎么回?

  好在燕归似乎只是随口一问,并没想要他的回答。

  幼宁还未回府,正乖乖站在矮凳上对着书案练字,见了燕归便蹬蹬跑来,乌黑的眸子打量一番,好奇道:“为什么十三哥哥你们都穿得这么奇怪?”

  燕归这几日以淡服为主,所系腰带都接近白色,更不用说周围的宫女內侍,必须得在耳后或发上别条白布。

  这几乎是幼宁一觉醒来时发生的变化,她莫名有些不安,可身边的人都对她笑脸相迎,似乎并没有什么事发生。

  燕归道:“不喜欢吗?”

  小姑娘摇摇头,犹豫道:“没有,幼幼只是觉得怪怪的……”

  她觉得这种装束似曾相识,但想不起是在哪儿看过。若容夫人在此也许能为她解答,幼宁祖母便是在她一岁多时去世,那时阖府哀乐白衣,自然给小小的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俯首牵过她,燕归平静道:“皇祖母去远处养病,合宫这种装扮是在为她祈福,能好得快些。”

  小姑娘“喔”一声,“那太后娘娘什么时候会回来呀?幼幼想她啦。”

  其实幼宁已经能理解死亡的含义,但所有人都这么哄着她,才六岁大的孩子自然无从发觉真相。

  “……要好些时日。”燕归拍拍她,“容夫人今日归京,想回府吗?”

  明日那几道旨意就要颁下,到时别有用心之心不知繁几。燕归自己朝事繁忙,只怕无暇顾及幼宁,这种时机并不好天天带着上朝,所以倒情愿把人放回家中。

  “娘回来啦!”幼宁果然高兴地蹦起来,一把抱住燕归,连连点头,“幼幼要回家,回家看娘亲。”

  软绵绵的声音还是那般可爱,内容就不那么讨喜了。燕归捏了捏,最终还是缓下语气,低眸温声道:“嗯,用过午膳,我送你回侯府。”

  容夫人此行回得不简单,四万兵马直接被她暗中带回,如今安置在了城郊。她这也是见机行事,太后薨逝的消息一传去,就立刻着手准备起来,趁着所有人的注意都被此事吸引,才得以成功把这些人带到京郊。

  加上有太子云庭和谢家作掩饰,暂时还没其他人发觉。

  “夫人此举太冒险了。”容侯毕竟担心爱妻,“何必如此急躁。”

  容夫人悠悠喝了口茶,闻言道:“侯爷行事向来不慌不忙,稳中有度。我却不行,不动作快些,万一哪天回来女儿成别人家的自己都不知道,岂不成了笑话。”

  容侯摸了摸鼻,知道近些日子发生的事夫人肯定都已知晓,不论是女儿染了花物的毒还是在宫中一住一个月,必定都让夫人非常不满。

  他心虚之下格外殷勤,亲自给容夫人续茶,伺候左右,总算让其火气消了些。

  又谈到太后之事,容夫人摇了摇头,不无怜悯道:“太后这一生,着实苦。”

  谁说不苦呢,十多岁嫁与人妇,二十三丧夫,一生未得子嗣,从此高居庙堂与一众朝臣周旋,治理天下、克己奉公。可太后无论身前身后,所受非议都太多太多。

  容夫人扪心自问,自己若站在太后的位置,能做到她那个程度吗?

  太难了。

  若是她,恐怕掌权后更容易的是沉迷权势、纵情享乐,哪会顾忌那么多,她可从来都不是个良善好欺之辈。

  感慨间,她对太后的敬佩却更多,这世上最难的便是“克制”二字,太后不仅做到了这点,还做到了守诺,遵守她与先帝的诺言。